360小说网【www.uz360.net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崇祯绝不上吊》最新章节。
百多年的发展,粮价只是涨了一倍!
就看这一条,就知道明代农业产出的繁荣了。
而粮食,是社会最基础、最重要、最不可或缺的不分。
粮价稳定,就足以说明明代社会的繁荣。
当然,局部地区、局部时段会有波动。
当然,明末必须除外——
隆庆开海之后,外贸银就到了士绅手中,巨额白银的局部转移,再加上皇权受限,就会导致物价飞升。
在经济学上,这样状态下的粮价上涨,是正常现象。
就是那句话——畸形的社会,就会导致畸形现象。
明朝前200年左右,粮价始终稳定在0.5两银子以下。
就算遭了灾,粮价的波动也不大。
比如:
嘉靖二年,南京旱灾,米价1.3--1.4两。
嘉靖三十二年,大饥荒,米价2.2两。
就算万历十六年,黄河水灾,脱了皮的米,也才2两银子一石;仓库内的陈米,1.5--1.6两银子。
这是灾年的米价啊!
比如现在,稻谷一斤也就一块多,米价呢……
粮食价格,分为:稻价、麦价、粳米价、仓米价、面价……
这是皇帝还有点权利时期的价格。
再看看崇祯朝:
崇祯十三年、河南米价34两。
十四年:山东米价154两……
崇祯十四年,我拿杂粮价格来举例:
就算是杂粮,一斗粟米(小米、高粱等)——售价超过一万枚铜钱。
十斗一石,也就是说,一石杂粮,售价已经达到了十万枚铜钱。
这时期铜银兑换价格,在七百多到八百多之间。
按照八百兑一,折合125两银子。
杂粮啊,125两银子一石……
为什么会这样?
这就要讲讲明朝的粮食归属权的转变过程了。
明朝农业发达,各地粮仓,动辄就是十几万石以上的储备。
甚至,数百万石之巨!
《明史》记载中,也有这样的原话:
“洪武二十四年,储粮十六万石于临清,以给训练骑兵。”
实际上,到了永乐之后,临清仓,已经常年储备粮食150万石!
宣德六年,更是再次扩建,足足容纳300万石之巨!
360小说网【www.uz360.net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我崇祯绝不上吊》最新章节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